我打算把毕业后的第一个十年用于探索。我不希望被束缚。如果有什么东西让我感兴趣,我就去尝试。如果没有兴趣,我就接着探索。
——乔治·沃克·布什:《抉择时刻》
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恰恰是我毕业十年日子。回想一下自己的这十年,我探索过什么没有?有多少事情是值得自己一生回忆的?
2003年的7月,终于结束了十几年的校园生活,迈向了社会。这年正好赶上非典,虽然山东只一个病例,但为了大家的安全,学校管控的还是很严。校园大门紧闭,要出去须找系领导开条,很是麻烦。有个亲戚开了一家专利事务所,和我说:“就到我这里来吧。”2002年暑假的时候,作为暑期实习,在亲戚的公司待了一个月,对专利代理工作有了一定了解,感觉还不错。我也懒得出去找工作了,于是便欣然前往。
离校后,先把行李送到公司,又回家待了几天,享受最后一个“假期”。然后来到了我职业生涯的第一家公司:济南信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说来惭愧,我已经记不清具体是哪一天报到的了,只记得是在7月15号到7月25号之间的某一天。
到公司后,所长——也就是我的亲戚——安排继枝做我的老师。继枝比我早入职一年,业务已经很熟练。据继枝说,当年他来信达的简历就是我收的(大三的时候帮亲戚在人才交流会上收过简历)。虽然如此,老师还是老师。继枝带我进入了专利代理这个行业,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印象最深的是对专利附图的处理,继枝处理附图特别认真,图上的文字比例,摆放位置,甚至标引线的长度、宽度,都力求完美。这让我受益终生。 一直到现在,我仍然坚持着对自己这方面的要求。还记得我自己写的第一篇专利是一件实用新型,名称叫“防汛抢险用气囊”,其中的图就是我亲手画的。有兴趣的话,你可以用这个名字到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网站上去检索一下,可以看得到的。
除了继枝外,所长给我的帮助也是巨大的。事实上,继枝教我的知识也基本都是从所长那里学来的,像专利的基本知识,专利文件撰写等。尤其是对外观专利文件中照片的处理方法及水平,非常规范和漂亮,一直到现在都可以说是行业内的领先者。还有信达的其他同事,也都给我了很多的帮助,从他们身上,也学到了不同的优点。这些就不说太多了,不然就成赞美诗了。
在信达的那段日子是安逸而快乐的。虽然收入不高,但物价低廉,公司又提供了宿舍。 一大群同事住在一起,上班一起工作,下班一起打CS、看电视、聊天、打牌。继枝、小国、小罗、小杜、小王、小董、林剑、姜鹏,还有后来去电台当主持人的徐磊和去青岛的海滨。这些人已经不仅仅是同事,而是成了永远的朋友。当然,还有一些相处时间比较短的同事,比如薛俊、许艳捷等。大家聚在一起,就是一个快乐的大家庭。信达有一个很有趣的传统:除了因为我和会计是亲戚、姜鹏和所长是父子外,其他员工无论怎么流动,从来没有重姓的。一直到我离开,都还保持着这个传统。可惜,这个传统后来被打破了。
那个时候,公司提供的宿舍离公司很近,步行几分钟便可到公司。因此生活节奏很慢。下了班,几个同事一起到路边的小饭馆,炒上几个简单的小菜,每人要上两个馒头,边吃边聊,不好惬意。记得一个夏日的傍晚,天上下着毛毛细雨,我和继枝、小董等几个同事坐在饭馆临街搭起的凉棚中吃饭。微风吹来,将雨丝送入棚中,雨丝轻轻打在脸上,带来阵阵清凉。我不免发出感叹:这真是“斜风细雨不须归”啊。听说这家饭馆的老板后来也来北京开店了,据说是一个叫沙窝的地方。但我查了一下地图,北京有几好个地方叫沙窝,不知这个老板是在哪个。
有一次,我和小董在公司旁边的饭馆吃完饭。外面下着大雨,而我们都没带伞。想起办公室里有一把大大的太阳伞,于是我们两个回到办公室,拿了太阳伞。太阳伞如此之大,以至于根本没法举着,我们两个便扛着它回家了。还有一次,是一个周末的下午,我和小董闲来无事,两个人沿着经十东路一直走到高新开发区,然后又步行回来,全程十多公里。边走路边聊天,边欣赏路边的风景,度过了一个快乐的下午。
有一天,赶上我和小王周末值班(那时候周末我们要轮流到公司值班)。外面下着大雨,没有人来,我便打开音箱放音乐听。听着外面的雨声和从低音炮里传出来的优美的音乐组成的交响,好不惬意!于是便写下了我QQ空间的第一篇日志——《享受生活》。
有段时间我们自己在宿舍做饭吃。一个周末我在家休息,中午按家乡的方法做了一次凉面。喊了值班的同事一起来吃,记得有小王、小罗和林剑。09年清明节小王和男友一起来北京玩,还提到了这件事,说:你做的凉面真好吃。
有次周末值班,趁中午休息的时候,和小王、小董跑到中润世纪城里拍照,结果拍了没几张便被保安赶了出来。我QQ空间的主题照片一直都是那次拍的其中一张,直到2010年从云南回来后才更换成泸沽湖的照片。还有公司一起去红叶岭,大家一起爬山,一起赏红叶,一起拍照。开心快乐的日子。
在公司,除了工作,我们还自己动手做喷绘广告,自己安装门窗、铺设电线、组装家具等等。从这些事情,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也加强了对各种技术的理解,对以后的业务能力也有很大帮助。有一段时间,中午由公司买菜,大家轮流做饭。大家自己做的饭,吃起来那叫一个香啊。
那个时候还时兴网络聊天,也结识了一些不错的网友,有几个一直都有保持联系。比如当时在四川大学读研、后来留美的Cindy;认识时在湖南一家报社当记者,后来考了研,毕业后又去深圳当律师的黄鹂;还有上海的专利同行敏杰兄。去年敏杰兄喜结连理,我还特意去上海参加了他的婚礼。
值得回忆的事太多了,这么写下去是无休止的,还是回过头来再说说工作吧。刚工作那段时间,对工作并不上心。那个时候所代理的实用新型专利居多,写完上交上去授权很容易,并没有对专利法研究太多。从事专利代理这个行业,需要考取专利代理人资格证。而按照当时的规定,需要理工专业毕业后从事技术工作或法律工作二年以上才能报名考试。而这个考试只有双数年才有。我是03年毕业,04年的考试因为工作不满两年而不能报考,我只能等06年的考试。这样我就是毕业三年才能考,觉得自己浪费了一年。于是便下了一个决心:务必一次考过。
为了准备2006年的考试,我2005年便断断续续地开始看书了。记得看的第一本书是关于专利侵权诉讼案例的,作者是北京集佳的于泽辉。虽然随着后来对集佳的了解,我对集佳的某些经营方式并不认同,但仍然感谢这本书对我的帮助。后来又读了时任国家知识产权局条法司司长的尹新天写的《新专利法详解》。读完这本书,真如醍醐灌顶,令我茅塞顿开。今天我才算是对专利法有了真正的理解,感觉自己的水平有了一个质飞跃。也因此而意识到,在济南的环境中,很难有大的发展。要想真正提高自己,必须得走出去。
到了2006年的春天,终于决定到北京发展了。之前从网上认识了一个在北京三高永信工作的同行,她们公司正缺人,正好是个机会。于是有天下午给三高的老板打了半个小时的电话,了解了一下那边的情况。三高的老板也很愿意让我过去,便决定前往。挂掉电话,林剑走过来问我:你也要去北京吗?原来他也决定去北京的同一家公司了。到现在仍然觉得愧对所长,虽然谋求更好的发展本来无可厚非,但和另一名同事同时离职,心里总是感觉过意不去的。不过事已至此,也只能继续走下去了。
和所长说明了情况,所长很开明地批准了我的辞职,非常感激。交接完任务后,先回家看了看父母,然后又返回济南收拾行李。在2006年的3月19日的那个周日的早上,登上了7点28分由济南开往北京的T36次特快列车,自此开始了自己的另一种人生。